近日,吉林德惠市一则关于“老年卡高峰时段限乘”的政策通知一石激起千层浪,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公交惠民政策可持续性的广泛讨论与深切关注。而此前,湖南省推出的“14岁以下儿童免费乘坐公交”政策,虽广受好评,但其背后同样隐藏着各地公交企业普遍面临的现实难题:“补贴缺口大、成本算不清、供需对不上”。这些困境使得公交企业陷入“想惠民却难持续”的尴尬境地。
近年来,国家对公交行业的补贴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,从过去普适性的“燃油补贴”逐步转向更为精细化的、基于企业实际运营成本的“成本规制补贴”。这一转变意味着,政府补贴的数额需要与公交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所付出的真实、合理成本紧密挂钩。因此,如何精准核算因优惠政策而产生的政策性亏损,并科学、透明地核算企业的全部运营成本,并以此作为申请和获取政府补贴的坚实依据,已成为摆在每一家公交企业面前最紧迫、最核心的难题。但是,要怎么算得准、算得清,却成了所有公交企业的“心头难”。
推行成本规制的根本原因在于,它能够构建一个“企业如实核算成本、政府依规给予补贴、双方共同提升效率”的良性循环。它改变了过去补贴与成本脱节的粗放模式,既保证了公交服务的有效供给,也倒逼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,最终实现财政资金高效利用、企业健康运营、公众满意出行的三赢局面。
过去政府核算优惠补贴,多是看企业上报的数据,很难核实,容易有骗补情况。而现在平台能归集刷卡、扫码数据,并可将乘客刷卡记录和车辆 GPS 定位对应,老年卡坐了多少趟、哪条线、高峰占比多少,都看得明明白白。
其次,在成本规制支撑方面,构建动态“成本数据库”,让各项成本数据一清二楚。
智慧公交云平台可自动采集企业生产营运过程中的全维度数据,形成动态更新的企业“成本数据库”:包括联动智能排班系统,自动记录司机的工作时长、班次、里程;联动智能调度系统,自动采集每条线路的发车班次、运营里程、空驶里程等;联动机务管理系统,自动记录每一次维修保养的零部件更换详情、零件价格、工时费用、维修费用、车辆停运时长、保养次数;联动安全管理系统,自动采集违规次数、事故次数、稽查数据、安全费用等;联动充电管理系统,自动采集车辆的充电量、充电时长、金额、能耗,并精准对应到每辆车、每条线路、每位驾驶员。
而更重要的是,也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撑。
智慧公交云平台不仅是记录者,更是分析员,能够通过历史数据对比,帮助企业识别成本异常点,例如某条线能耗突然涨了、维修费超了,可支撑企业分析原因——是这条线的车太旧了还是司机开得费电?再例如某条线路的客流突然下降了,可支撑企业分析原因——是这条线路上有投放了共享单车,还是线路上的某个商超倒闭了?进而支撑企业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,例如优化线网布局、调整发车频次、改善驾驶员驾驶行为等,从而在保障服务的同时,实现真正的“降本增效”。